中国医药企业历来是广告公司最受欢迎的大客户之一,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保健品在全国利用各种传媒的广告狂轰滥炸,到世纪末以哈药为首的央视标王诞生,都曾风光无限,但好景不长,对医药广告的打击进入新世纪后频频出现。
最沉重的打击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》,该办法对处方药在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进行明确限制;其次是国家税务总局的红头文件:企业年广告支出超过销售额2%的部分,将不得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。
最近,从国家医药食品监督局与国家工商部门对于医药
食品广告的抽查与发布情况看,大部分的医药食品广告属于违法,并且比例之高再次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,一场打击医药食品广告的风潮正在展开当中。 本来就生存不易的中国许多中小医药企业,刚刚准备效仿那些“广告榜样”,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给产品销售助推加油,但,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与限制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新形势下,中国医药企业如何保障药品广告的最大效果,如何避免无效投入,如何保持差异化,如何走出误区,如何创新,这些问题就是本文诠释话题,抛砖引玉,供相关企业参考。
走出误区一:广告不是万能的
中国许多医药企业在决定产品广告策略时,通常赋予广告太多的期望。希望通过广告树立企业的专业形象,通过广告促进销量,通过广告使企业起死回生,通过广告增加经销商的信心,通过广告加强销售人员做业务的积极性……
这样算一算,广告预算真正花到了消费者那里的只剩下很少一点,消费者反应不强烈也很正常了。
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企业的成功,是一个系统工程,它需要品牌、产品、网络、渠道、人力资源、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,没有明显的“短板”。把广告神话,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广告上,这是一个误区。
广告是双刃剑,投放巨资收成很小并不是意外。曾有这样一个案例,某药厂8个月内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投入近千万元的广告,地方媒体也给予了相应的广告宣传,但还是未能竞争过同类品种,最终退出市场。
不研究其它方面的要素,单纯研究其广告,我们发现,这个企业产品定位不准确、核心卖点不强、广告创意不鲜明、广告宣传不连续等等,这些都是造就该企业广告效果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。
走出误区二:不要轻易模仿广告榜样
哈药广告战略的成功,使中国许多药企仿佛找到一个成功的不二法则,只要敢砸广告,就一定会出成绩。
先不管这理论对错,我们先研究一下哈药广告战略为什么会成功。首先“哈药”推向市场的几个产品的成本都很低,它可以在大规模广告投入情况下仍保持便宜的价格,使产品提供的疗效和产品价格、老百姓的购买力以及对产品的要求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。
同时,我们发现哈药集团在市场通路上也很成功,中国几乎所有的药店、医院,都能看到哈药产品的踪影。在前几年,只要把产品功能在电视广告里表达清楚,只要在通路上将货铺到老百姓可以方便买到的地方,也就可以卖出,有这重要的三点作为保障,哈药成功当然不足为奇。
那些准备效仿哈药的企业们,有产品、价格和通路这样的优势平台吗?既使有,我们也要注意到,现在中国的医药环境和几年前相比,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当年中国医药市场本身比较幼稚,药品行业市场化程度还不高,营销水平相对较低;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自身也不成熟,很容易受到广告引导。但,如今这样的背景资源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,如果单纯模仿哈药的操作模式,只能看着大把的广告费扔进水中,而听不到大的声响。
广告榜样的成功有它特殊的背景和条件,如果不具备,不要轻易模仿。
走出误区三:勇于坚持
行百里者半九十,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古话,话老了点,能传承至今就有它的道理。许多医药企业,在投放广告时,有一个常见的误区,就是在心中给自己列了一个时间表,这段时间内,如果有效果,就继续投放,如果没有效果,就往下撤。这想法没错,但许多时候错在企业给自己的时间表太短。打比方说,如果三个月市场没有象这些企业期望那样火暴热销,就急于下结论,这个产品不合适,或者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不适合再做了。
电视、报纸作为主流媒介是产品上市不可或缺的宣传媒体,这两个媒介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密集传达信息的首选媒体。许多优秀的广告创意必须通过密集的投放才能发挥光环效应,在广告投放力度上丝毫的犹豫都会影响广告的整体效果。广告方案一旦确定,无论广告效应滞后时间有多长,都应做到不间断地大胆投入。只有敢于承担风险,在执行上一气呵成,才能达到预期效果。
中国有太多的厂家在广告投入上由于做不到持之以恒,广告效果差强人意,实际上再坚持一步,就能体会胜利的喜悦。
内容创新
打开电视,粗俗缺乏创意的医药广告充斥着银屏,相对于其它行业的广告,中国的电视观众对医药广告内容普遍表示不满。创意新颖、内容丰富、制作精良的广告片不仅能提高广告传播效果,而且能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和心灵愉悦。
中国大牌医药企业在电视广告上,通常采用“明星广告”、“效果宣传”的表现方式,辅助频次高,覆盖面积大的播放手段,但对中国许多中小医药企业来说,由于没有大笔的广告费用,有限的资金逼着每次投放广告都要精打细算,力求新异,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。
黑龙江省卫视曾经播出过的小儿润通的广告“小鸡篇”,以其二维卡通的灵活的表现手法、幽默的母子对话(不是下蛋是便秘)独树一帜,让人记忆深刻;白加黑感冒药“白天吃白片, 不瞌睡;晚上吃黑片,睡得香”,紧扣消费者的作息习惯和心理需求,很容易引起共鸣。
媒体选择创新
许多医药企业一想起做广告,第一个念头就是上电视广告,其实这种想法很片面。医药广告可以有许多媒体选择,既使选择电视媒体,也有许多技巧。
针对儿童的药品广告,比如选择下午6点左右的卡通电视广告时间,这个时段要比晚上八九点黄金时段便宜很多;针对妇女的药品广告,选择都市生活或者影视频道要比卫视频道又好又便宜;选择热门流行的贴片广告要比插播广告便宜很多。
在《××日报》(中国各个城市的党报)上发表产品的软文广告,这样广告的可信度比一般报纸的可信度要高一些。
最后,医药企业在投放广告前,最重要的一个忠告是,提前做市场调查。已经准备花资金拍摄广告片,已经准备花费大笔广告播出费,这时不要吝啬一点市场调查费,要防止不必要的广告投放。
品牌创新
过去,中国广告史上多少一掷千金的大牌医药企业,不过2年就折戟沉沙,了无踪影,为什么这些企业这么快就走出公众视野,许多时候,原因无他,没有做好品牌管理。
这个问题,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视野前瞻的问题,就是如何将广告做的长远。许多时候,国内医药企业做广告更多是从产品本身出发,告诉大家“我这个药有什么特点,能干什么”,或者走入另一个极端,偏离广告最终诉求目的,单纯追求创意,可能那个创意消费者记住了,但药品品牌和产品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。
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合资药企,他们在做广告时,不仅注重对消费者利益的诉求,更注重品牌长线口号宣传。多少年后,我们还对上个世纪80年代史克“康泰克”的广告词“早一粒,晚一粒”、“肠日清”的“两片”记忆至今,我们今天不仅记住了广告词,也记住了产品名称和品牌名称。
作者为上海昊科营销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,联系电话:13817034478,电子邮件:ruyixin@hotmail.com、xurui@haokechina.com